臍帶護理三大原則
臍帶脫落的時間,會依寶寶情況而有所不同,一般在出生后1~2周會脫落。只要遵循臍帶護理的三大原則,您就可以輕松照顧寶寶了。
第一,要保持干燥。在寶寶臍帶脫落前應保持干燥,尤其洗澡時不慎將臍帶根部弄濕,應先以干凈小棉棒擦拭干凈,再執行臍帶護理。
第二,要避免摩擦。紙尿褲大小要適當,千萬不要使尿褲的腰際剛好在臍帶根部,這樣在寶寶活動時易摩擦到臍帶根部,導致破皮發紅,甚至出血。
第三,要避免悶熱。絕對不能用面霜、乳液及油類涂抹臍帶根部,以免臍帶不易干燥甚至導致感染。
臍帶護理五個細節
在護理新生兒的臍帶時一定要注意一些具體的細節。
第一,在護理臍帶部位時一定要洗手,避免手上的細菌感染寶寶臍部。
第二,在寶寶洗澡的時候,在臍帶脫落前,不要讓臍帶沾水。如果在新生兒階段給寶寶游泳,一定要帶上防水貼。
第三,臍帶及其周圍皮膚要保持干燥清潔,特別尿布不要蓋到臍部,避免尿液或糞便沾污臍部創面。
第四,千萬不要用紫藥水,有的寶寶肚臍很長時間不脫落,或脫落后壞膿的,有些老人為了干燥臍帶就要給寶寶用紫藥水擦拭,這個方法以前的時候經常使用,但現在醫學上不提倡這個方法,因為紫藥水的干燥效果僅限于表面,而酒精的干燥效果是從里到外的干燥。
第五,每天要用75%的酒精棉簽擦拭2遍,早晚各一次。在擦拭的時候,一手提起臍帶結扎部位的小細繩,一手用沾過酒精的棉簽充分的擦拭臍帶與肉連接的地方。這時候要注意,如果棉簽臟了,就要及時換掉,不要用臟的棉簽反復擦拭,這樣會感染和發炎的。
本文來源:媽媽網
近日,全國婦幼衛生監測辦公室主任、中國出生缺陷監測中心主任朱軍教授指出:近十年來,環境因素、食源性因素導致的出生缺陷問題日趨嚴重,而我國出生缺陷的研究熱點仍然專注于遺傳因素的影響(染色體畸變、基因突變),例如唐氏綜合征、愛德華氏綜合征、遺傳性耳聾等領域;對環境污染、食源性污染物對生命體早期影響的研究幾乎空白,亟待在這些領域加強防范策略研究。
同時,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教授、復旦大學特聘兼職教授王華博士則提出了一個顛覆性的概念:抗生素耐藥的“罪魁禍首”就是口服,腸道則是耐藥菌的溫床。
有益菌攜帶耐藥基因?
朱軍教授指出,食源性污染的影響不容小覷。國內專家從3000多例臨床孕婦血清樣本、新生兒胎糞樣本的探索性研究表明,在上述孕婦血清及新生兒胎糞標本中均檢出不同種類的食源性抗生素殘留。孕婦在日常飲食中,通過肉、魚、蔬菜等攝入的食源性抗生素對胎兒的健康發育同樣構成不利影響。
朱軍教授呼吁在國內通過多中心臨床研究合作,擴大樣本量和覆蓋面。對于食源性污染物的影響評估、干預方案應當組織產科、兒科、預防醫學等方面的專家共同探討,從環境、食品安全等不同視角入手關注出生缺陷的源頭。
王華教授介紹,食物中含有大量已經耐藥的細菌,但并不是過去關注的市場上直接買來的肉類,家禽中的致病菌導致的。因為本身這種致病菌數量極少,食品加工如合理烹飪又能有效殺滅細菌;而大量非致病菌,甚至包括發酵菌,益生菌等一般認為是有益的細菌也可以成為耐藥基因的載體,尤其是在那些不再經過加工直接食用的食品里檢測到的耐藥菌,才是真正直接攝入的危險因子。這些耐藥細菌被攝入人體后,進一步在消化系統扎根、繁殖、擴散,排出后再通過糞便,污水污染環境基因庫,并再次通過農作物進入食品鏈。所以即使人不直接吃藥,抗藥細菌也會通過消化系統進入到人和動物的體內。此外,抗藥基因還可以在各種細菌之間傳播。所以,控制攝入食品中的大量耐藥菌問題是第一要務。
美國微生物學會從2005年起就發表了一系列相關文章并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值得慶幸的是,由于目標明確,歐美食品中最大的耐藥基因庫(發酵乳品及益生菌)很快得到控制解決,有問題的菌種已經被剔除。王華教授強調,雖然目前還無法徹底剔除食材中的耐藥菌,但合理加工,烹飪可以有效殺滅各類細菌包括耐藥菌。所以合理操作,食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環境的改變需要長期持續跟進,但人們在生活中對抗生素的“矯枉過正”則需盡快糾正。
能口服不輸液?未必
曾經,發燒打點滴是標配,進醫院不給輸液還覺得奇怪。經過一段時間的“抗生素濫用”科普后,尤其是嬰幼兒的抗生素使用變得異!捌D難”起來。醫生如果想給孩子輸液,家長就要多加阻攔。這種非此即彼的態度,也讓臨床醫生倍感壓力。對于抗生素,王華教授認為,不能“神化”,更不能“妖魔化”?股卦撚眠得用,而且必須用,那都是人命關天的事。
以嬰幼兒發燒為例,如果是上呼吸道細菌感染,不給抗生素,那意味著孩子就可能感染肺炎,一旦變成重癥肺炎,必然危及生命。如果是細菌性中耳炎,也要早發現早治療。否則病菌附著在組織和器官上形成細菌膜,就會變成很難徹底治愈的慢性病,抗生素也沒有用!翱股貫E用問題需要關注,但并非一刀切,從濫用變成不給用!蓖跞A教授說。
實際上,細菌感染使用抗生素是正確的選擇,但如何用大有講究。
抗生素耐藥的“罪魁禍首”就是口服,腸道則是耐藥菌的溫床。王華教授的實驗室已經證實:把一種抗生素(氨芐青霉素)從口服改為注射,就可以把相應腸道耐藥基因庫減少多達10萬倍,直至幾乎檢測不到。這是一個顛覆性的結論,要知道如今大部分都提倡“能口服不打針”。對于這種情況,王華認為必須糾正。
“我們在研究中發現,出生幾天的嬰兒腸道中就有大量耐藥菌,這是怎么來的?”王華教授指出,嬰兒腸道菌群的形成和母親有很強的關系。通過研究嬰兒腸道菌群,王教授團隊并進一步得出結論,腸道是耐藥菌繁衍的溫床?诜股,藥物會經過整個消化道,一部分會被人體吸收對抗細菌,還有一部分則會排出體外,進入環境,成為另一個循環。這個過程,將大量腸道菌群暴露在不必要的大劑量抗生素環境里,殺滅正常菌群, 造成腸道菌群失調。同時給了耐藥菌機會富集,“扎根”在腸道中,成為腸道菌群中的主要成員。正常腸道菌群的破話,則是很多現代病的誘因。
那不要口服,是否就只剩輸液了?并非如此。王華教授強調,她并非支持細菌感染就要立即輸液,只是認為不要以口服抗生素為優先。實際上,除了輸液,還可以通過肌肉注射給藥等其他方式?股刂苯舆M入血液,減少不必要的消化道暴露,不僅保護了腸道菌群,大規模減少腸道和糞便中的耐藥菌,而且由于人體可以更直接地吸收,從而可以減少用藥量,同時減少藥殘的排出。
小嬰兒剛出生的一兩天內會開始排便,稱之為“胎便”。如果出生后兩至三天,胎便遲遲不來,或者寶寶的肚子鼓起來,難以排便。家長們就要警惕了,這未必是便秘,有可能是先天性巨結腸。
新生兒排便不暢未必是便秘
“小寶寶通常會在出生后十個小時內首次排出糞便,即胎便!睆V東省婦幼保健院小兒外科主任醫師樂盛麟指出,一般胎便2-3天可以排干凈。但也有一些寶寶,出生兩三天了都還沒拉第一次“粑粑”或拉出很少,之后也是好幾天甚至一兩周才排便一次!凹议L一開始以為孩子是便秘,直到孩子肚子鼓得像個小圓球似的時,才到醫院求助!彼f,結果發現孩子并不是普通的便秘,而是先天性巨結腸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
先天性巨結腸可致小兒發育遲緩
先天性巨結腸又稱“先天性無神經節細胞癥”或“赫什朋病”。是由于病變腸段神經節細胞缺失,導致腸管持續痙攣、糞便無法往下推進而淤滯在近端結腸,使該腸管肥厚、擴張。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胃腸道先天發育畸形,多見于新生兒。據報道,其發生率為1/2000-1/5000。
“一旦確診是巨結腸時,通常需要盡快通過手術切除病變的腸段,以恢復正常腸蠕動來恢復排便!睒肥Ⅶ胩嵝,孩子長期腹脹厲害時,也會影響食欲,胃口差了,會影響其營養物質的吸收而導致小兒發育遲緩、消瘦。
吃奶好、腹部不脹則不必過分擔心
如何分辨先天性巨結腸與便秘?樂盛麟說,一般,如果寶寶在出生后48小時內無胎便或僅有少量胎便排出;或出生后有頑固性便秘,3-7天甚至一兩周才排便一次,嚴重的甚至不灌腸就無法自主排便;體檢可見腹脹如蛙腹,腹部可觸及質硬糞塊,則有可能是先天性巨結腸,要及時帶孩子到醫院檢查。
爸媽們也不必因為孩子兩三天沒拉“粑粑”就緊張得不得了。有些孩子,尤其是母乳喂養,有時也會兩三天不解大便,如果孩子吃奶好,腹部不脹,大便性狀無異常,則不必過分擔心。
另外,除了留意孩子的排便頻率,也需密切關注孩子的其他情況:如第一次排便的情況,大便的性狀,是否伴有腹脹、嘔吐、胃納差等情況,并將這些情況盡可能詳細地提供給醫生作為參考。
新生兒腎積水是先天性腎盂輸尿管連接梗阻而引起的。寶寶發生腎積水主要因為腎臟和輸尿管的連接處梗阻或輸尿管和膀胱之間發生梗阻。
新生兒腎積水85%是生理性的,僅有15%需要手術治療。新生兒單側腎積水是良性疾病,而真性腎盂輸尿管連接部梗阻的發生率低于15%。新生兒單側腎積水有自行改善的可能,85%以上的新生兒單側腎積水保留了35%以上的腎功能,而且腎積水不繼續加重,腎功能不繼續受損,因此絕大多數患兒不需要手術治療。
即使少數需要手術治療的患兒,在手術后腎積水也會明顯改善或者消失,腎功能也會明顯恢復甚至正常。一旦梗阻解除,對側腎臟將不再受刺激而出現代償性肥大。
不過,腎積水患兒在發生癥狀之前完全沒有預兆,也不會有疼痛的感覺,等到有癥狀出現的時候,腎臟可能已經被感染了;而發生感染的年齡,從幾個月大到十幾歲的都有。寶寶腎臟的破壞并不是有感染才被破壞,即使沒有出現感染,腎臟還是有可能被破壞了。這些被破壞過的腎功能不會再恢復,所以家長應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如能在新生兒期解除輕度腎積水的梗阻,則腎功能及形態可完全恢復正常。
湖南省兒童醫院泌尿外科周會群
對寶寶來說,母乳無疑是最好的不可替代的營養品,但是,你可知道有些嬰兒是不適合用母乳喂養的嗎?
氨基酸代謝異常
氨基酸代謝異常主要侵犯神經系統,是寶寶智力發育落后的重要原因。據估計,在嚴重智力低下的病人中,約10%與氨基酸代謝異常有關。在人群中的總發病率是萬分之一到五千分之一。由于氨基酸代謝異常所引起的疾病,已經發現的病種達到70種以上。苯酮尿癥就是其中的一種,是這70多種氨基酸代謝異常中比較常見的氨基酸代謝疾病。
苯酮尿癥(PKU)
PKU是氨基酸代謝異常引起的一種疾病。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是體內缺少苯丙氨酸羥化酶,不能使苯丙氨酸轉化為酪氨酸,而造成苯丙氨酸在體內的堆積,嚴重的可干擾腦組織代謝,造成功能障礙,以致這類患兒生后常表現為智能障礙。
乳糖不耐受綜合癥
乳糖不耐受綜合征患兒,由于體內乳糖酶的缺乏導致乳糖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臨床常表現為嬰兒吃了母乳或牛乳后出現腹瀉。由于長期腹瀉不僅直接影響到嬰兒的生長發育,而且可造成免疫力的低下,引發反復感染。應暫停母乳或其他奶制品的喂養,而代之以不含乳糖的配方奶粉或大豆配方奶。
母乳性黃疸
母乳性黃疸,停母乳只是短期間的,一般是48小時左右,就可恢復母乳喂養。如果恢復母乳喂養后,黃疸再次加重,可再停喂1~2天。經過兩三次這樣的過程,寶寶就不會因為吃母乳而出現黃疸了,可以繼續母乳喂養。
4年前,國家衛計委發布了《兒童眼及視力保健技術規范》,要求健康兒童應當在生后28~30天進行首次眼病篩查,此后分別在3、6、12月齡和2、3、4、5、6歲健康檢查的同時,再進行階段性眼病篩查和視力檢查。
眼病篩查不算貴,僅需幾十元錢。遺憾的是,記者走訪多家醫院發現,規范發布4年來,除部分早產兒家長知曉并執行外,幾乎所有出生健康的新生兒家長并不在意,滿月主動帶孩子篩查者更是寥寥無幾。
2.3萬新生兒僅千人篩查
湖北省婦幼保健院眼科統計顯示,2014年有851名新生兒篩查眼病,2015年為847名,2016年為1032人;其中,2014、2015年篩查者全部是早產兒,2016年雖有12個足月寶寶,但并非家長主動篩查,而是孩子出現了紅腫、炎癥等癥狀后前來就診。
2016年省婦幼保健院分娩量超過23000人,盡管眼科向前來產檢的孕婦發放了數萬份的宣傳資料,從篩查數量來看,絕大多數家長并不買賬,很多家長表示孩子能睜眼,眼睛就沒問題。
他們本應有明亮的眼睛
去年11月29日上午,該院眼科主任胡燕妮接連接診了3名重度眼疾患兒:2歲半的黃岡女童患右眼視網膜母細胞瘤,需摘除眼球;1歲男童眼底出血,影響視網膜發育,導致左眼視力異常;6個月大寶寶卻有1000度遠視。胡燕妮很痛心:如果父母早點帶他們來篩查,或能擁有一雙明亮正常的眼睛。
2016年,該院眼科發表題為《武漢市1060例新生兒眼病篩查結果分析》的論文,認為新生兒眼病患病率較高,及時篩查能盡早發現新生兒眼病,有利于針對性治療,進而降低后續眼部重癥疾病的發生。
這些疾病都可早期篩查
胡燕妮介紹,眼部病情隱匿,普通家長難以覺察出異樣,等發現明顯癥狀后才就醫,不僅救治耗時耗力,效果也遠不如早期。一些患眼部惡性腫瘤的孩子,不僅失去視力,甚至可能失去生命。
據了解,新生兒眼病篩查是針對出生28天到30天的新生兒進行的眼部檢查,重點篩查是否存在分娩時損傷如眼底出血以及炎癥等,可早期診斷先天性白內障、先天性青光眼、視網膜病變等眼病。
小錦家姑娘出生的時候,一層奶白油膩的東西在孩子身上附著,皺巴巴臟兮兮的一個“小老頭”,給小錦嫌棄的直呼:“快走開,這才不是我生的,丑死啦!”聽得一旁醫生無奈又好笑,現在的產婦真是了不得了,自己生的孩子都嫌棄。
孩子剛出生時確實是皺巴巴臟兮兮的,很多媽媽看到寶寶這副德行都忍不住皺眉,恨不得立刻下床把這小娃娃好好清洗一下。媽媽們可別莽撞操作哦,寶寶身上這層臟乎乎的東西,是一層純純的天然保護膜呢!
孩子剛出生時,身上都會不均勻地附著一層白色油膩物,有些部位多一點,有些部位少一點,這是寶寶從媽媽肚子里帶出來的脂肪,醫學臨床上把這層東西叫做“胎脂”。
胎脂就是媽媽眼里那層臟乎乎的東西,它雖然看起來不怎么樣,但對孩子的保護力還是很大的。
保護一:在娘胎里時,孩子每日被羊水浸泡,如果不是這層保護膜,孩子的皮膚早被羊水浸泡潰爛了!
保護二:孩子剛出生,根本不具備調節自身體溫的能力,周圍環境驟然變低,孩子身體會釋放大量的熱量,最終導致受涼生;而胎脂可以起到有效減少熱量散發的作用,進而維持寶寶恒定體溫。
保護三:新生兒皮膚嬌嫩,胎脂可以在給孩子穿衣服的時候,有效減小衣物對孩子皮膚的摩擦,起到保護皮膚的作用。
很多媽媽看到寶寶身上附有胎脂,都會忍不住手動給寶寶擦掉,其實這是完全不需要也不贊成的。如果寶寶身上胎脂比較少,出生一兩天以后它就會自動被寶寶吸收消失,完全不需要人為的去解決它。
當然也不是說一定不能清理,當孩子身上胎脂較厚,尤其是頭頸、腋下、四肢褶皺處,如果存留時間太長,對孩子也是沒有好處的。時間久了,它會分解成脂肪酸,對皮膚有很強的刺激,引起皮膚潰爛。所以,在孩子臍帶脫落以后,家長在給孩子洗澡的時候,可以用消毒過的紗布包裹著植物油,輕輕給孩子擦去這些胎脂
在清理的時候,媽媽需要特別注意孩子頭皮上的胎脂,在囪門沒有閉合之前,我們是不建議家長清理的。因為一旦力度不當,就會很容易傷害寶寶頭部。等囪門閉合以后,洗澡時先用植物油把孩子頭皮頭垢浸軟,然后再輕輕揉搓,用水沖凈即可。
當孩子頭垢很厚的時候,1、2次很可能根本無法浸軟,媽媽也不要急慌一次完成?梢苑謳状尾僮,直到頭垢軟化后再去清理。
另外,很多媽媽都很好奇為什么有的孩子胎脂厚有的卻很?
這是2個因素導致的,其一是孩子身體好,新陳代謝的快,皮脂分泌物自然就多,出生后胎脂也多;反之,代謝緩慢分泌物少,胎脂就很少;其二是因為孕媽在懷孕期間身體營養充足,營養充沛,胎兒生長沒有阻礙,新陳代謝就很旺盛,皮脂分泌物就多,胎脂自然也多啦!
寶寶出生,新爸新媽要面臨許多醫學問題,一般來說,新生兒聽力篩查是較早遇到的問題。聽力篩查是什么,為什么要做?關于新生兒聽力篩查相關問題,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耳鼻喉科主任盧連軍給大家來解疑。
什么是聽力篩查?
新生兒聽力篩查是通過耳聲發射、自動聽性腦干反應和聲阻抗等電生理學檢查手段,對自然睡眠或安靜狀態下的新生兒進行客觀、快速和無創的聽力學檢查。目的就是對有聽力障礙的兒童做到早期發現及早期干預,進而減少聽力障礙對患兒說話、語言及認知發育的影響。
什么時候進行篩查?
根據篩查時間可分為初次篩查和第二次篩查,通常簡稱為初篩和復篩。新生兒篩查對象可分為正常新生兒和具有聽力障礙高危因素新生兒,對具有聽力障礙高危因素新生兒的聽力篩查尤為重要。
新生兒一般在出生后3-5天要接受初篩;未通過初篩者,42 天左右接受復篩;復篩仍未通過者,3個月左右進行聽力診斷性檢查。確診為聽力障礙的患兒應及時到醫院的?七M行相應的醫學干預。對于具有聽力障礙高危因素新生兒,即使初篩和復篩通過,也應定期追蹤隨訪,每年至少1次,直至3周歲,若可疑有聽力損失,應及時進行聽力學評估。
何謂聽力診斷性檢查?
即復篩未通過的新生兒,在聽力檢測機構進行的聽力學評估,必要時還需要其它醫學和影像學評估,最終做出診斷。測試時間在出生后3個月至6個月?陀^聽力檢測項目包括診斷性OAE、1kHz聲導抗測試、短聲及短純音ABR、40Hz聽覺相關電位、ASSR和骨導ABR等。主觀聽力檢測項目包括小兒行為測聽、言語檢測及聽覺-言語發育評估表。
如何對患兒進行干預?
盧連軍主任介紹,主要分三種情況。一種是病因治療,主要針對傳導性耳聾的患兒,如分泌性中耳炎、先天性小耳畸形和先天性中耳畸形等,進行的藥物及手術治療。另一種是聽力補償或重建,對雙側中度感音神經性聽覺障礙患兒,應首選配帶助聽器,驗配時間可在6月齡左右。對雙側重度或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聽力障礙患兒,則建議進行人工耳蝸植入。第三種是聽覺言語訓練,患兒經助聽器選配和人工電子耳蝸植入后,需要在醫生、聽力學家、言語-語言治療師、特殊教育者和心理學家指導下進行聽功能訓練和言語-語言康復訓練。
小玉產后坐月子期間,社區醫生來家里探視,指導小玉平時要多讓寶寶俯趴,有利于成長發育。站一旁聽的婆婆著急了,說讓這么小的孩子趴著,不壓壞心臟身體嗎?
社區醫生笑笑解釋道:孩子的身體很有力量的,你看他能從媽媽的身體里出來就已經很了不起了,所以俯趴不會傷害到寶寶的,而且對于寶寶來說,還有很多好處呢!
寶寶俯趴 原來好處這么多
促進成長
俯趴能夠讓寶寶練習抬頭、轉頭,鍛煉寶寶的頸部、背部和四肢的肌肉和力量,而且有利于全身肌肉協調性的發展,使寶寶更快地學會翻身、爬。
有利于塑造完美頭型
如果寶寶整天躺著,后腦勺就會慢慢變得扁扁的、平平的,趴著可以防止寶寶頭形后部過扁和部分偏頭,讓寶寶的頭形看起來更完美。
提升感知
和整天躺著的寶寶相比,趴著會讓孩子從一個完全不一樣的視角來看時間,有利于寶寶更好地探索周圍的世界。
鍛煉體能
俯趴還能夠讓寶寶得到運動的機會,鍛煉寶寶的體能,運動后也更容易入睡。
俯趴練習從一周大開始
足月出生的健康寶寶,一般一周大的時候就可以開始練習趴著了,0-6個月是寶寶的俯趴的黃金時期,6個月以后也要盡量讓寶寶多趴?梢栽趯殞毲逍、精力比較充沛的時候進行,如果寶寶困了、餓了或者剛剛吃完奶,都不是鍛煉的好時機。
但要注意,不滿3個月的寶寶不建議趴著睡覺,以免造成窒息。
寶寶剛開始俯趴的時候,一次可能只有幾秒鐘,但只要你每天多次嘗試,一般3個月的寶寶都可以趴10分鐘以上。
123動起來 俯趴姿勢要做對
1、寶寶俯趴時,小手要放在胸口支撐頭和胸部,如果他的手是攥著的,盡量幫他把手掌打開。
2、寶寶俯趴時,小腳要著地,如果寶寶的小腿高高翹起的話,會不利于后面的爬行和行走。
3、 如果寶寶哭鬧,情緒不好,就不要再堅持讓他趴了,否則他下次可能就不愛趴了。
4、也不要讓寶寶單獨度過趴趴時間,媽媽要在旁邊看護。
小李的孩子剛剛出生月余,一次她和婆婆給寶寶洗澡,寶寶一直哭鬧,隨后她發現孩子的肚臍高出腹部向外突出,她有些擔心這是疾病癥狀,婆婆發現后說沒什么關系,這是孩子哭導致的。真的是這樣嗎?
在新生兒臍帶脫落后,有部分新生兒的臍部會有高出腹部向外突出的現象,而且在新生兒哭吵及咳嗽時加劇。很多家長認為這個現象是因為新生兒哭吵引起的。其實,這是平時我們所說的臍疝,屬于先天性發育缺陷性疾病,民間俗稱為“氣肚臍”。
新生兒臍疝是由于新生兒腹壁肌肉還沒有很好的發育,臍環關閉不全或薄弱,而腹腔內臟器由臍環處向外突出到皮下而形成。因為新生兒在安靜或者平臥時,突出的腸子基本返回入腹腔,腫塊消失,但是在哭吵、咳嗽時由于腹腔內壓力增高使臍環突出明顯,而讓家長們認為是因為哭吵而引起的臍疝。
如果發現寶寶得了臍疝,不必過分緊張,因為大部分新生兒在出生后1歲半左右,隨著年齡的增長,腹部肌肉發育完善,疝孔也會逐漸縮小,不需要任何治療;也有部分嬰幼兒不能自愈時,需手術治療。
照料時,家長們需盡量保持患兒安靜,避免大聲哭吵、咳嗽,防止便秘等。疝氣內容物有突出者,可用手輕柔突出部位,盡量柔進去,防止內容物嵌頓而引起腸壞死,如果內容物無法進入腹腔,應立即醫院就診。
為生九斤重巨大兒 受了兩茬罪
近日,看著懷里已經八個月大的兒子,德州27歲的張昕(化名)幾乎忘了分娩時經歷的痛苦。為了生下這個9斤重的巨大兒,張昕受了順產和剖宮產兩茬罪。
懷孕時,張昕并沒有孕吐之類的特殊反應,胃口一直特別好。因為一直喜歡吃零食,身高1.63米的她懷孕前體重就已達130多斤,而懷孕后體重更是一路增長!捌鋵崙孕早期時,體重增長得緩慢一些。幾次產檢B超檢查還顯示,胎兒發育偏慢。后來擔心讓孩子受苦,婆婆每天都想辦法做很多有營養的飯菜,并且一直勸說再多吃一點!睆堦空f,到孕37周零4天的時候,她挺著巨大的肚子去產檢,宮高已經達到了40厘米。而她的體重已經接近180斤,醫生直接為她開出了住院通知單,表示胎兒過大,必須剖宮產。
不過,張昕打心眼里不愿意手術!盀榱四茏匀环置,從那時開始我就拼命控制飲食,正常三餐都不敢多吃,餓了就吃番茄黃瓜玉米之類的,體重還是長了好多!
一直堅持到孕期38周以后,再檢查時發現胎兒已經入盆,但是因為體型巨大,依然牢牢占據在張昕胃部!懊刻焖X時都遭受著燒心的折磨,只要坐下來就能感覺到寶寶的屁股頂著我的肋骨,真是苦不堪言!睆堦空f,由于飲食控制得太晚,體重并沒減下來。
到孕期40周時,張昕終于等來了陣痛,這時她體重已經增加了接近60斤。一心想順產的她,忍著陣痛堅持了兩天兩夜!爸型踞t生給注射了好幾次催產素,都沒有太大的反應,當宮口開到九分時,胎心監測發現胎兒心跳已經高達280,再不剖宮產就危險了,最后孩子整整9斤!睆堦空f,要不是孩子太大不好生,或許她就不用受這兩茬罪了。
去年濟南超級寶寶 或高達上萬人
“巨大兒在醫學角度上來講是高危兒!鄙綎|省交通醫院大內科主任王磌表示,在上個世紀80年代巨大兒發生率僅為3%左右,隨著近年來經濟的快速發展,物質生活水平越來越高,新生兒的出生平均體重開始增加,巨大兒的發生率也不斷上升,到本世紀初已經達到7%-8%。特別是東部沿海地區已經達到10%,個別醫院甚至能達到12 。5%。
在產科從業20多年來,濟南市第五人民醫院產科主任多曉玲就眼見著新生兒體重逐年增大。她說,“以前出生的孩子多在五六斤,七斤以上的都很少見,現在超過八斤的孩子越來越多見!笔∏Х鹕结t院超聲診療科主任醫師曲素慧也發現,“偏大兒”要比“偏小兒”更常見,可占到所有胎兒的兩成左右!笆畟里能有兩三個是偏大的,至少偏大一兩周,有的甚至偏大3周!
9日,記者從濟南市衛計委了解到,2016年濟南市共出生12 。6萬人。而按照巨大兒發生率10%來算的話,巨大兒數量高達1.26萬人。
巨大兒分娩時 容易造成“肩難產”
“一般情況來說,如果胎兒大于9斤,我們不建議產婦自然分娩,患孕期合并糖尿病時,超過8斤通常就會進行剖宮產!睗鲜袐D幼保健院產科副主任醫師韓愛卿表示,實施剖宮產手術,產婦就要承擔可能的傷口感染、腹腔粘連、子宮內膜異位等手術風險。而剖宮產的新生兒因未經產道擠壓,身體抵抗力相對偏低,肺部的并發癥明顯高于順產分娩者。
“正常體重的胎兒,整個身體中頭圍最大,自然分娩時,一旦頭部娩出,身體也就跟著自然分娩出來!表n愛卿解釋道,但是巨大兒軀干增長往往比頭部更快,分娩時肩部容易卡住,造成“肩難產”。韓愛卿表示,如果肩難產處理不當,對于產婦來說,一方面,胎兒過大會導致分娩過程中陰道過度伸張或撕裂,從而造成子宮脫垂,嚴重者甚至會發生子宮和膀胱破裂。另一方面,產程的延長、子宮收縮不良還可能造成產后大出血甚至死亡。
“對于新生兒來說,肩難產時肩部容易卡住,常常需要手術助產,容易造成新生兒臂叢神經損傷、鎖骨骨折、新生兒宮內窘迫、顱內出血等并發癥!表n愛卿說道,嚴重的會導致終生殘疾、腦癱,甚至死亡。此外,多曉玲也強調,“巨大兒還會出現一些胎源性疾病,例如孩子遺傳了肥胖基因,會導致過早出現代謝性疾病,像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嚴重的還會影響孩子智力發育和性功能!
孕期體重增加25斤 是最理想狀態
韓愛卿表示,巨大胎兒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孕婦肥胖、妊娠合并糖尿病、父母身材高大、高齡產婦、有巨大胎兒分娩史等!半S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現在因為營養過剩導致巨大胎兒的孕婦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币虼,預防巨大兒的最佳辦法就是控制孕期體重。韓愛卿認為,孕婦整個孕期體重增加25斤左右是最理想的狀態,如果身材瘦小或肥胖的女性可更少。
同時,如果孕婦患有糖尿病,血糖沒有很好地控制,胎兒始終處于高糖的環境中,也會使胎兒過大。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在血糖控制穩定以后再懷孕。此外,專家表示,孕婦應適度參加活動,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可以做些簡單的家務、散步等輕松的運動,每天堅持一小時左右,不要整天坐著和躺著。
齊魯晚報記者 陳曉麗 王小蒙
為了給出生不足28天的逸逸“降火”,年輕的父親給她喂稀奶和米湯,結果不到一周,逸逸就出現嚴重低鈉血癥,被送進了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所幸經過治療,逸逸已脫離危險,日前被順利轉到了普通新生兒病房。
今年1月下旬,出生不到20天的逸逸總有眼屎,逸逸的父親聽村里的老人說,是因為奶粉泡多了,太濃了,逸逸上火了才眼屎不斷,建議奶要稀釋些喝。
“老人經驗豐富,村里不少人孩子不舒服都找這位老人看!币菀莸母赣H林先生對老人的說法深信不疑。為了給逸逸降火,于是1勺奶粉兌120毫升的水給逸逸喝,還給逸逸喝些米湯。然而按照該品牌的奶粉用量說明,1勺奶粉只需兌43毫升的水。逸逸的父親怎么也沒想到,他的降火辦法把逸逸“降”進了醫院。
2月初,也就是“降火”一周,逸逸開始出現異常!靶蚜撕罂摁[不已,我給她換了尿布,準備喂些牛奶和米湯,但她小手推開,不愿意吃,臉色也變得有些異常!绷窒壬貞,當時他趕緊請村里的老人來看,老人一看,直擺手,說她看不了,建議趕緊送到醫院。
120急救中心醫生趕到時,逸逸開始出現抽搐,四肢如中風般直抖動!爱敃r醫生一邊給打鎮靜劑一邊就往附近的醫院送!币菀莸母赣H林先生回憶當時的情況,仍心有余悸。
120車將逸逸送到附近醫院!皢栴}嚴重,趕緊送到上級醫院! 該院的醫生建議。于是,逸逸緊接著就被轉運到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在轉運到我院的途中,負責轉運的鄭青青博士發現逸逸又出現了抽搐,因此我們立即收入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睆B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新生兒科王禮周主任醫師表示。
急診血電解質回報為血鈉110mmol/l,血鎂也低于正常值!耙菀蓦娊赓|出現嚴重紊亂,發生低鈉血癥和低鎂血癥,尤其血鈉值已是危急值。由于奶粉量少導致氯化鈉攝入不足而水份攝入正常,從而引起細胞外液過多的低鈉血癥發生腦水腫,出現抽搐、意識障礙等情況!蓖醵Y周主任表示,“當然由于攝入不足出現的低鎂血癥也是引起抽搐的原因之一!
通過靜脈補充鈉和鎂等支持治療,逸逸的電解質紊亂的情況很快得到了緩解和恢復,未再出現抽搐,精神也變得活潑可愛,2月4日順利從新生兒重癥病房轉到了普通新生兒病房。
“1勺奶粉兌120毫升的水配比過稀,鈉、鎂等攝入量明顯不夠。而米湯主要是淀粉,未滿4個月的寶寶由于消化系統缺少相應的淀粉酶,特別是胰淀粉酶發育差,3個月后活性才逐漸增高,因此這個年齡階段的小嬰兒沒有辦法消化淀粉類食物,長期喂養米糊很容易發生營養不良!蓖醵Y周主任分析說。
王禮周主任建議,嬰兒至少要4個月之后才可添加米糊含淀粉食物。新生兒提倡母乳喂養,實在無法母乳喂養的嬰兒吃奶粉也應該按配方奶粉說明的比例配置奶粉,按需喂養。為防止上火可以另外多喂些水而不是把奶稀釋,以免引起電解質紊亂或營養不良等可以避免的病癥。
總操作程序
主要分為兩個環節:臍帶未脫前的護理、臍帶脫落后處理
1.臍帶未脫前的護理
洗澡時的護理:洗澡時可于新生兒臍部蓋一干毛巾,洗時盡量避免臍部淋水,應保持臍部干燥。
洗澡后的護理:先將臍部保持干燥,然后用棉簽醮75%的酒精由臍根到臍輪依次由內向外順時針方向擦拭消毒,用同樣的方法消毒2—3次,然后穿衣服及紙尿褲。
2.臍帶脫落后處理
洗澡時處理:如臍部仍有少量分泌物或仍稍濕時,則洗澡時仍應注意避免淋水,保持其干燥;如愈合良好并且干燥,則不需刻意避免淋水。
洗澡后護理:仍用酒精常規清潔消毒(方法同上)。
達標標準
臍部無紅腫及膿性分泌物,臍帶干燥,一般能于3——14天自然干燥脫落。
注意事項
保持臍帶干燥,避免摩擦,適時消毒,保持清潔。
臍帶未脫或剛脫但仍不干燥時,洗澡應盡量避免沾水,應保持臍部干燥。
用酒精棉簽消毒時應由臍根到臍輪從內向外依次消毒,切忌無規律亂擦,以免污染其他部位,引起感染。
工具與材料
75%酒精、棉簽、干毛巾。
相關知識
臍帶脫落一般在3—14天,但因結扎手法不同也有20多天才脫落的,應注意觀察新生兒臍部有無紅腫、分泌物等現象發生,如有,則應加強護理,必要時就醫。如臍部干燥,即使臍帶脫落較晚也無大礙。
臍帶未脫前一般用75%酒精清潔消毒2—3次/天,如臍帶脫后則可改為l一2次/天,起到清潔臍部的作用。
如新生兒穿紙尿褲,應盡量避免尿褲邊兒摩擦新生兒臍部。
核心提示:小寶寶降生時身體非常嬌嫩,但很多爸爸媽媽缺乏護理的經驗,導致寶寶常被傷害到。下面就提醒一下新生兒護理中常見的誤區。
小寶寶降生時身體非常嬌嫩,但很多爸爸媽媽缺乏護理的經驗,導致寶寶常被傷害到。下面就提醒一下新生兒護理中常見的誤區。
睡在大人中間 會使其處于一個極度缺氧而二氧化碳非常多的環境里,使嬰幼兒出現睡覺不穩、做噩夢以及半夜哭鬧等現象。
用洗衣粉洗衣服 洗衣粉的主要成分是烷基苯磺酸鈉,如果洗滌不凈,這種物質進入人體后對淀粉酶、胃蛋白酶的活性有著很強的抑制作用。
剪眼睫毛 給孩子剪眼睫毛,是不會使眼睫毛長得更長的。再說,眼睫毛可防止灰塵等物質直接進入眼內,剪掉后就失去了保護作用,從而引起各種眼疾。
新衣物直接穿 新買的衣服必須用柔和的清潔劑清洗以后再穿,因為新衣服中有漂白粉及其他染料的殘質,以免刺激嬰兒嬌嫩的皮膚。
久留頭垢 有人認為頭垢雖不雅觀但可保護囟門。實際上,頭垢是頭皮上的分泌物、皮脂,加添一些灰塵堆積而成,久留反會影響頭皮的生長。
拍打后腦后背 在后腦和脊椎骨的椎管內,有中樞神經和脊髓神經,如用力拍打孩子的后腦及后背,則會產生壓強和震動,易使孩子的中樞神經受到損害。
在臥室放花卉 花卉除了其花粉會使嬰兒過敏致病外,有些花卉還含有毒素。因此,花卉忌置放在嬰兒臥室。
過多洗澡 嬰兒的皮膚角質層軟而薄,血管豐富,吸收能力非常強,如果洗澡過頻,會因皮膚表面油脂被去除而降低皮膚防御功能。
所有健康新生兒都具有一些本能的反射活動,它幫助新生兒度過離開母親子宮的最初幾個星期。在新生兒生理和智力水平逐漸發育成熟,能夠進行更自覺的、有意識的活動后,這種先天反射就會消失。保護眼睛和維持呼吸是兩種最容易引出的反射活動:如果你觸摸他的眼瞼,他就會閉上眼睛,如果你用大拇指和示指輕輕夾住他的鼻子,他就會用雙手做出掙扎的狀態。
兒科醫生也會測試新生兒的反射反應,它可以總體反應寶寶的機體是否健全,他的神經系統是否正常。正常新生兒的代表性反射運動有下幾種:
覓食、吮吸和吞咽反射
當你用乳頭或奶嘴輕觸新生兒的臉頰時,他就會自動把頭轉向被觸的一側,并張嘴尋找。這種動作就是覓食反射。
每個新生兒出生時都具有吮吸反射,這是最基本的反射行為,這種反射使新生兒能夠進食。將奶嘴放進新生兒口中,他就開始吸吮。吸吮運動極其強烈,甚至在乳頭的吸吮刺激移開之后仍會繼續很長時間。
吸吮的同時,新生兒天生會吞咽,這也是一種反射。吞咽行為可以幫助寶寶清理呼吸道。
握持反射
醫生都會檢查寶寶的握持反射。測試方式是把手指放在寶寶的手心,看看他的手指會不會自
動握住醫生的手指。很多新生兒的反應都很強烈,緊緊攥住別人的手指,甚至你可以這樣把他們提起來(但是建議您不要做這個嘗試)。這種反射一般在3~5個月消失。當你輕觸他的腳底時,你會發現他的腳趾也蜷起來,好像要抓住什么東西似的,這樣的反射將持續一年左右。
緊抱反射
也被稱為“驚嚇”反射或“莫羅氏反射”。將新生兒的衣服脫去,兒科醫生會用一只手托起新生兒,另一只手托起他頭的枕部,然后突然使寶寶的頭及頸部稍向后傾,正常的孩子會四肢外展、伸直,手指張開,好像在試圖尋找可以附著的東西。然后寶寶會緩緩地收回雙臂,握緊拳頭,膝蓋蜷曲縮向小腹。寶寶身體的兩側應當同時做出同樣的反應。如果寶寶突然聽到巨大的聲響,也會是這種反射。緊抱反射消失的時間是在寶寶2個月左右的時候。
行走反射
用雙手托在新生兒腋下豎直抱起,使他的腳觸及結實的表面,他會移動他的雙腿做出走路或跨步動作。如果他的雙腿輕觸到硬物,他就會自動抬起一只腳做出向前跨步運動。這種反射大約會在1個月左右消失,與寶寶學走路沒有關系。
爬行反射
當寶寶趴著的時候,會很自然地做出爬行姿勢,撅起屁股,膝蓋蜷在小腹下。這是因為他的雙腿就像在子宮里面一樣仍然朝向他的軀體蜷曲。當踢他的雙腿時,他或許能夠以不明確的爬行姿勢慢慢挪動,實際上只是在小床上作輕微的向上移動。一旦他的雙腿不再屈曲且能躺平,這種反射即行消失,通常在2個月左右。